桃 花 源 里 可 耕 田

凤台四中 张娟

中午孩子兴高采烈地说:“周末,老师带我们看桃花。”他口里的“看桃花”之地就是八公山脚下的万亩果园,那里漫山遍野桃树、梨树、石榴树、葡萄树。每年春天一到,山体鲜衣怒马,林葳花繁,惹得公路上车堵如龙,谷野里游人如织。且这里的“八公山梨花诗会”一年一度得热闹,悠悠词韵,无数双素手拈诗吟韵,一时间古刹苔深中生出婉约清雅。

  今年又到赏花季,而这个周末尤佳,一场连绵的春雨把远山近景冲刷,空气湿潮,花叶含润,就连泥土也散发着馨香,我暗暗佩服孩子的老师师魂清洌,无惧“风险”,给学生创造出游的机会。

  早晨送走孩子,我也驱车往山里转了一圈。

  车子刚刚驶过回族乡,桃花、梨花、油菜花,一片粉一片白一片金黄奔腾而来,铺展而去,云蒸霞蔚,蔚为壮观,简直花海,似有衔远山,吞长淮,浩浩汤汤之势,让人想屏住呼吸,想扯着嗓子喊“好美”。

作文三百字校运动会-精彩的校园运动会作文300字

  心被撞击地砰砰跳,我立刻下车,直扑其怀。

  站在一棵树下,盘口那么粗的一棵桃树,黝黑的虬枝蜿蜒,新枝枝梢叶片紫绿,尖尖成型,一朵朵花瓣盘坐在新旧枝丫间,胭红如火,月白似波,烫热清凉,兀自繁华。其实走进这片桃林,也就走进了仪态大方的唐诗画廊,四周的喧嚣静了,生活的褶皱消隐了,打开蒙曼老师的《桃花溪》的解说,沉浸在“远处云霞缥缈,近处溪水潺潺……一幅溪山行旅图”的软软诗语中。

  边听边走,冷不丁地踩倒几棵豌豆苗、几棵芫荽。其实每一棵果树下,都是一片矮植,这里是豌豆,那里是油菜,再远处是麦苗。豌豆招持着白灿、酱粉的小花,像蝴蝶翩翻在绿叶丛中;油菜花,气势磅礴地燃烧着金黄;麦苗矜持着墨绿;荽芫鲜嫩着紫……这样的景致像极了老家的田畴岗地。尤其父亲的鱼池梗也栽了七八百棵桃树、梨树,果树丛里,母亲点了蚕豆、种了大蒜、撒了菠菜,开花的不开花的,开春以来菜蔬们倾其所有,把我的菜篮子装满载重,我连喊“够了够了”,餐桌一直素色丰饶。还有学校院墙边的两棵桃树,下面被辛勤的园丁也开辟了一小片菜地,开学的时候菜花堆着青穗,一个多月了腊梅凋零、桃花盛开,它依然黄灿,依然不败,一望就让人产生素衣布食之想,琅琅校园因了这一方菜畦而倍添生活的情趣。

  桃花源里可耕田,我颤颤念叨着这个名字,心里涌溢着暖意和香甜。

车子驶进八公山脉,站在廉颇墓的坡顶,回望谷地这片果园,浩瀚的黄、白、粉妖娆了山体,但觉体内灼灼,仿佛我也在盛开、盛开成山涧里的一枝繁花。微微清风过处,低谷里传来几声蛙鸣。蛙声因袭了一冬的沉重,咕咕怯怯,还没有轻装上阵,还有些在试探,在挑逗,在寻找未知的知己。

  身在语文的桃花源里我们有时候也是在寻找知己。记得周二晚自习,我趴在桌前读《钱梦龙经典课例》,小女生赵婕走上来,笑魇如花,“老师,你又在读王君吧!”笃定的语气,把我读的书立马贴上标签。我拿过《一路修行教作文》,赞许:你的观察多么细腻,真是老师的红颜知己。是啊,妙词如画,知音抒怀,在中学教育里,遇到或师或友的人,或让你一生流连的书或文,该是何等幸福。想起我在凤台四中漫长而短促的四年间,先后在钱梦龙、肖培东、王君、黄厚江、余映潮、尹东等语文大师留下的足迹和书籍里,经年润泽,逐渐爱上语文,耽溺写作,纵使萧瑟也圆满,因为灵魂越来越芬芳。

  想起昨晚跟语文大师钱梦龙夫妇的欢聚,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如此随和,吟唱古诗词格律“仄仄平平仄仄平,平平仄仄仄平平……”铿锵有致,韵味十足,让人惺惺相惜。老人反复告诫我们这些古诗词爱好者要把写的东西吟唱出来,要钻研《声韵启蒙》《笠翁对韵》,注意入声字,讲究押韵,不然造境、辞藻再好在行家面前还是未入门。想起我苦恼地跟姚丹华老师说:下午写一篇小文,三四个小时才敲出三百多字。姚老师以灿烂的理解抚慰:出去走走,看看,外边的景物会给你灵感。她迅速从手机里调出白天拍摄的八公山和寿州的田园风情图:桃花冶艳,梨花素白,豌豆朵儿像蝴蝶翩跹,尤其一片小菜叶捧着一粒盈盈露珠,小水珠闪烁着灵性的光辉,教君恣意怜。未曾觌面,已经悄然相聚;未曾身临其境,已经让人捡拾到一箩筐的文字了。心扉忽然洞开的我,欢喜不已,王校长在一旁颔首笑曰:“看来张老师的灵感找到了。”是的,美好是邂逅所得,文字来源于生活。所以走出去,去跟心灵高远的人相聚,去看墓前的小花,放空身体……记得钱老也曾向妻子说过:“人生就是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,如果有了成果,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,不要事先作预设,不要过分刻意地追求”,这就是“质性自然,非矫厉所得”,这就是“豪华落尽见真淳” ,写作要的就是这点真意,这点内心的圆融。对大自然的悦爱,遣玩的姿态才能推远功利之欲,才能出无拘束的文字,才能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如陶渊明的“有风自南,翼比新苗”。

  钱老夫妇倾情相受的诗歌和写作的秘诀,让我受益终生。《朗读者》的第一期主题词叫做“遇见”,是多么真淳美好的字眼,我不也正经历着。触摸老人新出版的手书诗集《两负轩吟稿》,感慨其一生牛犁语文和诗苑的辛劳。而且八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,能先后两次来到这所偏僻的学校,给我们题校名、指导教学、讲授古诗文,这可堪比泰戈尔访华的故事啊,记得徐志摩曾深情写道:“他说趁我暮年的肢体不曾僵透,趁我衰老的心灵还能感受,决不可错过这最后唯一的机会,这博大、从容、礼让的民族,我幼年时便发心朝拜,与其将来在黄昏寂静的境界中萎衰的惆怅,毋宁利用这夕阳未暝的光芒,了却我晋香人的心愿?”钱老的每一次抵足淮南,不也是“夕阳未暝的光芒”,拂照着幸福的我们。一念起这些,我心底涌出由衷的敬意和诗句:钱老德馨世所醺,姚师飘逸淮扬芬。晚遇为迟承寿考,我辈岂能不报勤。

  我边沉浸回味那些美好的相遇,边观察周边的物事,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从眼前掠过,吸附在桃花、梨花上,而这些花瓣仿佛开的时间久了,被双翼一碰就纷纷脱落,但如果细细看去,落的也仅仅是瓣,花蕊和果实的底盘已牢牢驻扎在枝头。记得蒋勋在《生命中的善与美》里说,桐花盛开的季节,雄花为了给雌花省出养料,商量好提前飘落,然后极尽风姿一起奔赴大地,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完成之美。生命的壮美不就是一边凋零,一边迎来果实,用坚韧和奉献完成自己,像蜜蜂、像桐花、像钱老……

  可是奉献又不是蛮干,像那些给我们的孩子创造出游机会,领略野外风光的老师;像那些打破陈规旧制,敢于尝试创新的同仁……或许每个人都该追求,为了一种自在的欢喜,一种生命的完成,宁愿筚路蓝缕,“开荒南野际”,把寂寞坐断;甘于“带月荷锄归”,保全一份独立的情怀,精神的自在;寄予“常使愿无违”,追求心灵的抚慰,顾盼那一份苦尽甘来。可是要活成这样,更要有超拔的自我呢?

  那夜,夜幕低垂,惜别依依,钱老在上车前,我们叮咛:吃桃的时候,再来啊。老人望着苍茫的夜色喃喃:好,好,来吃桃。是啊,在语文的桃花源里,八公山下,廉颇墓地,本身就是综合了各种现实、内心挣扎后的一处隐居之地,一首隐逸诗歌,——这里花与实俱香,都值得去承诺,去决定……

  作者简介:张娟,安徽省凤台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,文学硕士。在语文的桃花园里/我渴望燃烧/或抵达/用一种战胜时间的方法/从繁花到霜雪/三年五载都太短/一生又算作什么呢/心远/地自偏

作文三百字校运动会-精彩的校园运动会作文300字